随着姑娘大了,何氏也为女儿的以后考虑过,城里人的日子听着是要比乡下好过,可无论在哪儿,都有穷人和富人,富人不会看重农家姑娘,与其把闺女放到城里伺候婆家老老小小,靠一个根本就靠不住的大伯,还不如就放在眼皮子底下。最好就嫁在本村,闺女婆家吵架声音大点她都能听见,到时好过去帮腔。
“我当然是相信大嫂的。”何氏笑吟吟,“麦花乡下长大,是个野丫头,受不了规矩严苛的人家,更做不了妾,大嫂是个周全人,你说的婚事,肯定是好婚事。不知对方姓名谁?年岁几何,秉性如何?家里都有些什么人?”
赵氏有点尴尬,抛出一个她认为弟妹舍不得拒绝的优点:“对方是个举人。”
何氏心里一沉,脸上笑容瞬间收敛。
林振文都做祖父的人了,也没能考中个秀才……这世上天赋异禀的年轻举人也有,但何氏是个务实的人,认得清自己几斤几两,那种二十左右就中举人的奇才,早被那些有眼光的富人和官员薅走了,绝对轮不着村里长大的麦花。
“哦,如果是续弦或者是纳妾,那就不要提了。”何氏脸色淡淡,“我们夫妻俩接受不了一个和我们同样年纪的女婿。”
赵氏皱眉:“对方是举人诶,只要麦花跟了他,咱们家所有的田地都可以免税,那可是几百斤粮食,够好多人吃了。”
这样的好处一摆出来,赵氏不信弟妹不动心。
何氏心里本就对公公婆婆的偏心窝着一团火,此时再听到赵氏要拿自己亲生女儿的亲事来给全家谋好处,又见赵氏没反驳举人的年纪,甚至还说女儿是“跟”人家,她心头那团压下去的火气就像是被浇上了一桶油,瞬间腾地一声直冲脑门儿。
大房很少回村,赵氏这一趟回来,绝对不是为全家,因为大房从来都不是这么无私的人。免粮税只是其中一,大房肯定还要从中得到其他的好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