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两万两听着是多,可用不着几年就没了,到时候我们吃什么喝什么?”
姚映疏并未动怒,又道:“我后来一想,姨娘们伺候老爷多年,劳苦功高,便自作主张再加一间旺铺,铺子里原有的人手皆由姨娘们掌管,姨娘们用惯的丫鬟婆子,也尽可拿着身契带走。”
杨管家又觑她一眼。
这些条件分明是他们方才讲好的,故意讲一半藏一半,夫人倒是聪慧。
果不其然,绝大多数姨娘面露满意,陈姨娘稳重,又问:“夫人可知都是些什么铺子?”
“有卖糕点的酥合斋,卖胭脂水粉的梨花阁、卖成衣的锦绣坊……”
姨娘们在谭家多年,对这几家铺子也有所了解,皆是生意旺盛的,闻言满意点头。
姚映疏端详姨娘们的神色,再道:“这些铺子一年少说也能盈余上万两,有了铺子傍身,姨娘们大可挺直腰杆做当家夫人,若是觉得膝下空虚,也可抱养一两个孩子承欢膝下,这日子可不就有了盼头?”
此话一出,姨娘们有的目露期待,有的脸色哀愁。
她们大多都是穷苦人家出生,被抬进谭府后倒是穿金戴银,锦衣玉食,可最耿耿于怀的,无异于妾室的身份和无子的遗憾。
眼下两件事都有了期盼,同时又能继续过富贵日子,自然心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