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意图上市,所以金庸定的要求是《明报》的盈利额度要在两年内翻一倍,也就是做到纯收入破亿港元为止,这样的话成功上市的机会才会更大一些。

        而想要盈利额翻番,所需求的自然全都要是高质量稿件。

        林书平看到这则消息後,当时就想凭藉着自己前世常年泡在图书馆的功底,以及数不尽的创意,在《明报》赚取一些生活费。

        但其实赚钱还是其次。

        如果成功,他林书平的名气在香港文坛也能打开。

        届时以点带线,结交香港一些中产人脉应该是轻而易举的。

        当下的香港中低收入者月薪基本在三千元到六千元左右,而中产月薪平均在八千到一万二以上,这样的收入放在内地是碾压的,所以现阶段如果有可能,林书平还是想要通关去香港见识一番这个时代的金融港。

        不过通关需要身份证明,而身份证明目前又难以解决,不然也不会有那麽多逃港者。

        但倘若成为《明报》的供稿作者,往来香港内地之间大概就要容易许多了。

        而《明朝那些事儿》就是林书平想要供稿给《明报》的作品。

        这是他深思熟虑後的结果,毕竟他前世是战地记者,写稿件是手到擒来,哪怕把记忆里那些顶级作品的剧情复写一遍,也未尝不可。

        但类似余华和刘震云这些大佬的顶级文笔,他却是模仿不出来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