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法子一举解决了拍照所需的灯光问题,光线把钿雀宝函上的每一个细节都照得清清楚楚。

        这是副领队苏筱晚和她的助理小雯住的1号院里的一间空房,平日因为没人住多少有些脏乱和昏暗,这时60W电灯泡的聚光处其实挺摇曳刺眼的,明晃晃照得灯下那只花纹繁复的钿雀宝函闪耀着低调的紫金sE的光。

        除了灯光,在这里找不到一个像样又平稳的台子也是个问题。

        原本队里把出土的文物都暂存在另一个院子里的一个大房间里,那屋子的中间有一张旧桌子,平时做文物修复之用,这会儿东西早搬完,像那种平坦且稳当的台子一时间真是无处找寻。

        恰巧,平时时常在考古队打点零工的村长家三丫头想起了自家新打的一张桌子,热心地和她弟弟一起搬了来。

        苏筱晚的助理小雯为了文物免受磕碰和有个好一点的拍摄效果,又特意找来一块洗得有些泛W的米sE粗布铺在桌子上。

        因为担心布纹产生Y影,小雯特意把粗布的四角都绑在了桌腿上,又和三丫头一起使出吃N的力气把布面绷紧,使桌面看上去连一丝褶皱也没有。

        几个人一通折腾,给文物拍照的气氛终於被烘托了出来。

        苏筱晚坐在她自己桌边拿着笔、记录表和探方结构图,一项项登记宝函的各项数据。

        拍照的位置正好在屋子的中心,小雯举着相机多角度多张连拍,三丫头按着她的要求帮忙拿着吊着的灯泡打光。

        灯光来回晃动,不时投S出大片的高光,也对b出大片的Y影,正在桌边观察记录的苏筱晚的瘦削更衬托得明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