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给不起,和有钱不给,是两个概念了。

        局面就这么僵硬着。

        最后,宋青山打了圆场说道:“要不这样,头几年粮食也没这么贵,这粮食也不是今天欠的。头两年粮食也就一毛七八,一毛八九。我们和乡里说说,按着一毛七给你定。柴忠孝你就拿一千七,这事你就和村里的饥荒就了了。”

        “一千七太多了。”

        “少不了了,要不我俩也交不上差。”宋青山作势下地要走:“反正就这么多吧。看你自己个咋想的。我们也有别的事,你看着吧。”

        宋青山说完,拉着刘长贵就要走。

        这一招以退为进,直接把柴忠孝给整的下不来台了。

        如果刘长贵和宋青山这趟走了,那下趟来家里的可就是乡里的人了。到时候,就更不好了。

        柴忠孝虽说现在已经是债多不压身了,但是他的饥荒却不太相同。

        拖欠信用社的钱,那是柴忠孝自己可以扛着的。还不还,只看有没有钱罢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